2025年9月初配资炒股配资官网,向太陈岚的《向太向上闺蜜圈》课程在抖音、视频号、小红书三个平台热卖的消息引发关注。
截至9月3日,这门定价599元、券后399元的课程累计售出五千多份,销售额超过204万元。
课程宣传页面写着“体系化分享人生经验和处世哲学,带你修炼5维幸福模型”,还提到“创始成员尊享电子向上闺蜜卡”,可具体到课程大纲,只模糊列出“内心关、事业关、家庭关、财富关、社交关”五个方向,没有细节;“闺蜜卡”能带来的“高质量圈层链接”,也没说清具体方式。
我特意去咨询客服,得到的回复是课程以录播和不定期闭门直播为主,会赠送向太推荐的电子书籍与电影资料,下单后需通过短信链接到其他平台听课,整个流程下来,总觉得这课程更像靠“向太”这个名号吸引关注,而非内容本身足够扎实。
不光向太,此前吴彦祖推出的英语课程也曾多次登上热搜。
展开剩余87%凭借好莱坞工作经历和中英双语能力,他的课程主打“实用场景”,比如拆解《新警察故事》里的台词发音,分享和外国导演沟通的职场英语技巧。
本来想这门课能靠吴彦祖的个人经历做出差异化,但后来发现不少用户反馈“含祖量不足”,每节课只有前5分钟是他出镜,后面全由助教代讲;宣传时重点提及的“AI陪练”,实际体验也只是简单的语音对话,达不到预期效果,不少人最后申请了退课。
不过即便如此,这门课还是在5天内创下了超500万元的销售额,甚至带动合作方高途资本的股价单日上涨不少,这种“明星效应大于内容价值”的情况,在当下内娱卖课潮里并不少见。
伊能静和汪峰的课程,则走了不同的定位路线。
伊能静以“独立女性”人设推出《高能量女性成长课》,399元的价格,内容围绕自我认知、婚姻关系、亲子教育展开,刚好和她平时在小红书分享的穿搭、育儿内容形成呼应,算是把个人IP和课程内容结合得比较紧密。
汪峰的声乐课程则更侧重专业性,联合其他音乐人做了30节录播课加3节直播课,涵盖声乐技巧、乐理、创作等内容,不少网友觉得“至少在领域内他算专业,比空泛的人生课靠谱”。
但导演王晶的“人生由我掌握”大师课就遭遇了滑铁卢,大家本来期待能学到《赌神》《九品芝麻官》这类作品的创作技巧,结果课程主打“人生成功学”,内容空洞无物,最后全平台销量不足1000件。
老实讲,王晶这波操作有点可惜,明明有专业领域的积累,却偏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“成功学”,最终没能留住用户也在意料之中。
这些明星扎堆进入知识付费领域,并非突然的决定。
很显然,背后是内娱行业的整体变革和明星的生存焦虑。
2024年,香港电影票房创下13年新低,内地影视市场也面临“产能过剩、票房分化”的问题,靠拍戏获取收益的传统路径,对很多明星来说已经走不通了。
而且现在的观众越来越理性,尤其是有消费能力的中产群体,不再盲目追逐“顶流”,而是用作品质量衡量艺人价值,演技不扎实、台词功底差的艺人会被市场淘汰,剧情平淡、立意不高的影视作品也很难吸引观众。
之前不少明星转向直播带货,像贾乃亮等人确实赚到了钱,但这两年直播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,消费者变得更谨慎,明星带货的效率明显下降,无奈之下,他们才把目光投向了知识付费。
知识付费对明星来说,吸引力在于“低风险、高稳定”。
一次性完成课程录制,后续就能通过分成持续获取收益,比起直播带货需要不断选品、控场,这种模式显然更省心。
更重要的是,课程内容还能巩固个人人设,比如伊能静通过“女性成长课”,进一步强化了“励志妈妈”“才女”的形象,让用户在买课的同时,更关注她的日常动态,形成了“人设-内容-流量”的闭环。
资本也在背后推波助澜,比如吴彦祖通过自己控股的“雅识教育”间接持股课程运营方,既能拿到销售额分成,又能借课程热度推高公司估值,这种“双赢”的模式,自然让更多明星愿意尝试。
但热闹的卖课潮背后,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。
最核心的就是内容质量与专业性不足。
说实话,很多明星课程和得到、知乎等专业知识平台的内容比,差距很明显。
以罗辑思维为例,从公众号起步,一直专注于知识服务,2025年8月还上线了独立电商平台“生活作风”,不断探索内容升级;而明星课程大多停留在“分享个人经验”的层面,向太的“豪门经验”和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严重脱节,吴彦祖的英语课缺乏系统设计,这些内容很难给用户带来真正的知识沉淀。
用户买课,很多时候是出于对明星“人设”的情感认同,而非课程本身有多少价值,这种“认知交易”,其实是在消耗粉丝的信任。
行业规范和监管也在不断收紧,知识付费领域长期存在“虚假宣传”“退费难”的问题,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。
2025年3月,教育部印发《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》,要求课程预收费全额纳入监管,平台必须取得合规码牌;多地监管部门还开始对入驻讲师的资质进行前置审核,尤其是心理、教育这类专业性强的领域,明星想再像以前那样“随便开课”,已经没那么容易了。
如此看来,明星卖课如果只靠名气,不注重内容合规和专业度,迟早会面临风险。
美国作家埃里克?莱斯在《精益创业》里提到“不忘初心”,强调创业要以解决用户问题为核心。
但现在很多明星卖课,显然偏离了这个方向,更像是把卖课当成“赚快钱”的工具,而非真正想通过课程帮助用户。
随着用户越来越理性,大家慢慢意识到,听几次明星授课获得的“高能量”,更多是情绪价值的满足,算不上真正的知识积累。
之前有人买了向太的课,反馈“目前只更新了三个视频,内容比抖音上发的多不了多少”,这种“货不对板”的情况,只会让用户对明星课程越来越失望。
内娱的“卖课风”,本质上是明星在行业变革中的一次转型尝试,它反映了知识付费市场的潜力,也暴露了明星跨界的短板。
对明星来说,与其跨界去做自己不擅长的知识付费,不如深耕主业,演员好好打磨演技,拍出好作品;歌手专注音乐创作,推出好歌曲,毕竟配资炒股配资官网专业的事,还是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。
对消费者而言,也该摒弃“追星式学习”,想获取知识,就选择真正专业、系统的内容,而不是因为喜欢某个明星就盲目买课。
这股卖课风能不能持续下去,最终要看明星们能不能沉下心做有价值的内容。
如果只是为了赚快钱,消耗粉丝信任,那么这阵风很快就会过去;只有真正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,做出专业、实用的课程,才能在知识付费领域真正立足。
毕竟,无论是哪个行业,内容才是最终的核心竞争力。
发布于:山东省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